疫情持續轉好,帶動甲廈租賃市場轉活。有代理指出,甲廈連續七季錄負吸納量,市場正處歷來最長調整期,今年上半年負吸納量61萬方呎,現時整體空置率高達10.8%,屬十六年來新高,該代理預期,年內甲廈租金將低位橫行。
受疫情等因素打擊,甲廈市場陰霾密布,該代理亦為市場「把脈」。代理指出,自2019年第四季以來本港寫字樓市場連續七個季度出現負吸納量,持續時間已經追和二十年前、香港史上最長的下行周期。然而,今次下行周期到目前為止,已錄超過300萬方呎的總出租面積收縮,比2001年至2003年間所錄得的170萬方呎,收縮的更加多。
近半年租賃市場漸活躍
巧合的是,此兩次下行周期都陷於嚴峻疫情之中,鑑於當年「沙士」於全球的傳播範圍沒有是次新冠病毒疫情廣泛,而且持續時間亦較短,因此十八年前的衰退情況,可說影響較小,除此以外,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2019年香港的社會事件,亦大大加深過去兩年本港經濟以至寫字樓市場的衰退情況。
近期本港經濟終於逐漸走出衰退,看到曙光,儘管中港兩地回復通關之前,經濟難以全面復甦,但起碼不少關鍵經濟數據從低位恢復增長。與去年相比,企業現時更願意作出有關房地產方面的決策,代理忙於為不少公司提供整合策略及建議。甲廈租務睇樓量在近月顯著上升,新租成交量連續四個季度向上,今年頭六個月已達到去年全年的90%。
搬遷及縮規模主導市場
對租務代理來說,是一個好兆頭,但對於寫字樓業主,情況就未必一樣。上半年甲級寫字樓市場共錄負吸納量61.1萬方呎 (退租樓面高於承租樓面),換句話說,儘管新租務成交量持續攀升,但整體租賃需求仍在收縮!直至目前為止,今年租賃活動主要以搬遷或縮小規模為主,屬於新增或擴張的需求仍然相當有限,不超過總交易的20%。
寫字樓空置壓力未見緩和,過去六個月,本港甲廈空置率從9.9%上升至10.8%,為2004年第三季以來的最高水平,空置面積更上升至880萬方呎,創歷史新高。
空置樓面880萬呎歷史新高
在是次經濟衰退前的十個年,經濟市況穩健,甲廈於該段日子平均約340萬方呎空置空間。如果將最近兩次下行週期 (2008/2009和現在) 也計算在內,平均空置面積則約為400萬方呎。要將空置情況回復到「正常水平」,市場大約需要吸納500萬方呎的空間。
參考過去10至15年每年平均吸納量約160萬方呎水平,市場大約需要2至3年時間才能「回復原狀」。再者,近年新興的辦工模式,甚至有可能令整體需求較以往為低。
另一樣值得注意的是,2022至2023年間還有超過600萬方呎的新甲級寫字樓供應流入市場,整體供應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相當充裕。
可以說,現時是近二十年來企業部署長遠辦公室策略的最佳時機。目前寫字樓的空置面積,加上未來兩年新供應總共1560萬方呎,佔本港現有甲級寫字樓存量的19%。上一次市場出現更高比率已是在1998年為21%。
隨着經濟復甦,寫字樓租賃活動將在未來6至12個月進一步活躍。受惠新股上市和財富管理業務的良好表現,金融行業對辦公空間的需求增長將更加明顯。邊境通關在望,對內地企業強勢回歸的預期,亦是一眾業主所期待的。
未來租賃成交量的上升或許會令業主變得樂觀,然而租金不太可能迅速出現「V」型反彈。以現時情況評估,租金再大幅下降的機會不大,但亦只會在低位橫行一段時間,直到空置壓力明顯改善為止。畢竟暫時而言,寫字樓的租用面積淨增長還是相當有限。
租金下跌、負擔能力有所改善、加上寫字樓供應高企,將誘使企業重新部署他們的辦公室網絡。新冠疫情或多或少改變了業務營運策略,以及人們的工作模式。對許多大機構而言,往後的辦公室必須與時並進,設計和功能都必須能夠應付未來的新挑戰。
(星島日報)
本地大型地產代理行遷出中環新世界大廈,進駐尖沙嘴九倉電訊中心,涉及3全層樓面及其他細單位,面積近6萬方呎,平均呎租約35元,遷址既節省逾半租金,同時將目前4個據點集合一起。
地產代理進駐
目前該地產代理行於港島區承租4個寫字樓據點,包括新世界大廈、雲咸街及蘭桂坊商廈等4個據點,涉近4萬方呎,集團集合這些據點,遷往尖沙嘴九倉電訊中心,知情人士透露,該代理行擴大規模,新租樓面較舊時的大約50%,過往接近4萬多方呎加至6萬方呎。
九倉電訊中心錄物業10、16及17樓全層,以及數個細單位,面積合共約6萬方呎,以每方呎約35元租出。
九倉電訊中心屬於海港城商廈群中,租金較低,相比較港威大廈為低,大廈位處廣東道,樓下為海港城商場,故配套甚佳。
該地產行租用中環皇后大道中新世界大廈多年,物業現時呎租料約80元,是次遷出中環搬至尖沙嘴,可節省約56%開支。
(星島日報)
更多九倉電訊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九倉電訊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港威大廈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港威大廈寫字樓出租
更多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尖沙咀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新世界大廈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新世界大廈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英記突18億放售銅鑼灣舊樓 波斯富街「大窿樓」涉20%強拍關鍵業權
銅鑼灣波斯富街一綫地段舊樓群重建價值極高,為不少財團爭購的對象,區內一列未有窗花的「沽窿舊樓」,收購財團一直未能取得關鍵業權而陷入膠着,最新「地膽」英記茶莊家族成員等、突然以招標形式放售上述舊樓一籃子物業,涉及佔該地段逾20%關鍵業權,足以影響整場併購行動,有望成為持續多年收購戰的轉捩點;該批單位市場估值約18億。
英記茶莊家族成員及資深投資者張實來等,新近突然推出持有的銅鑼灣利園山道23及25號 (部分)、波斯富街72及74號 (前段) 的4個地鋪,以及16個分布於同廈1至5樓單位,整批共20個物業以招標方式放售,佔該地段逾20%業權,將成為物業能否強拍的關鍵因素之一;並委託仲量聯行標售,將於9月28日截標。據市場估值,該批單位估值約18億。
涉四地鋪及16個住宅
上述項目位於銅鑼灣核心一綫購物地段,鄰近希慎廣場及時代廣場,佔地約3萬方呎,若以發展商業項目,以地積比15倍重建發展,可建總樓面約45萬方呎,極具重建價值。資料顯示,上述項目及鄰近一帶的舊樓群,即利園山道5至27號、波斯富街54至76號,以及羅素街60號舊樓,近年獲財團插旗收購,市場消息透露,在此收樓的大財團為新世界或有關人士。
本報曾於2018年5月率先報道,銅鑼灣波斯富街舊樓群正爆發舊樓收購戰,一家大型發展商收樓多年,仍未能購入足以申請強拍的八成業權,皆因身為英記茶莊家族成員或有關人士,不斷增持住宅單位,加上一眾具實力的鋪位業主亦不會輕易賣鋪,形成多股龐大勢力爭持。
當年因有大量住宅被收購,該批住宅單位的全部鋁窗則被拆卸,僅剩半道牆壁,出現一個個灰黑的「大窿」,有位處低層的「樓上鋪」商戶曾投訴,大雨時拆窗單位水浸,殃及樓下單位。
大型發展商收購多年
據業內人士透露,上述地段的地鋪收購難度及成本極高,要成功併購絕對不容易,據悉,該處業主雲集包括老牌家族、鋪位投資者,以及富起樓經驗的發展商等展開併購行動;其中,早年已在此購置地鋪的英記茶莊家族成員及相關人士,有見發展商收樓,隨即作出反擊行動,並於2014年起密密購入住宅單位,增持業權作為防守,至今已持有逾20%業權。
整體可重建45萬呎商廈
有代理指出,是次推出市場招標的物業坐落於銅鑼灣核心地段的優越位置,屬大單邊,與毗鄰大廈具合併重建的潛力,料將備受市場注目。另外,早前政府招標出售的加路連山道商業地皮及波斯富街的全幢物業成交價理想,反映該區富有理想的發展及投資價值。現時本港商業及零售氣氛漸改改善,市場憧憬中港兩地恢復通關後,北水有望重臨市場,料下半年工商鋪市況可望回穩,料有較強反彈力。
(星島日報)
更多希慎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希慎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時代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時代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銅鑼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銅鑼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各路資金追捧工商鋪 全幢工廈車場頻錄買賣
有報道指尖沙嘴寶勒巷晉逸精品酒店以9.8億沽出,買家為首度在港投資物業的美資基金。該酒店房間總數約158間,平均房價每個約620萬,平均呎價約13687元。報道指,是次成交價較業主早前之意向價回落了大約18%,某程度上反映疫情對旅遊酒店業之衝擊。
上月亦有一宗全幢酒店買賣個案,位於土瓜灣譚公道103至107號全幢酒店,以約3.8億沽,買家共居空間品牌Weave Living,該品牌在過去四年在港以約25億累購6個項目,涉及共居項目、服務式住宅及公寓,房間共約99間,每個約383萬,平均呎價約12752元。
工廈改數據中心出路多
大手車場熾熱,宏安地產上月斥資4.1億購入黃竹坑珍寶閣停車場509個車位,平均每個約81萬,惟該批車位拆售或需向政府申請補地價。最近成交包括: 旺角奶路臣街33至37號依利大廈3樓至6樓合共四層停車場,成交價1.218億,買家為內地人士;鰂魚涌栢蕙苑1樓停車場以約1.4億沽,買家為亞洲木薯資源,約100個車位,包括61個私家車位,29個電單車車位及10個貨車車位。
全幢工廈買賣暢旺,葵涌打磚坪街中央工廈全幢以9億沽,買家萬國數據黃偉,過去數年亦曾購入兩幢葵涌工廈,於2018年以7.7億購入藍田街聯發工業第一大廈全幢及在2019年10月以8.8億購入大圓街美羅工業大廈全幢,分別向城規會申請重建作數據中心。
外資基金頻出手
觀塘大業街1號禧年工業大廈全幢以6.28億沽,買家跨國貨運公司均輝集團主席或有關人士,外資黑石基金以2.826億購入粉嶺業暢街13號葉氏化工大廈,總樓面約63897方呎,呎價約4424元。另外,外資基金嘉民亞洲以約2.86億購入葵涌厚豐工廈多層樓面,涉及10萬方呎,平均呎價2000餘元。該基金先後購入觀塘海濱道海裕工業中心半幢業權、九龍灣三湘貨運中心數層單位。還有東亞銀行購入葵涌偉倫中心第二期中層全層以1.072億沽出。
逾億元銀碼鋪位買賣宗數亦與工廈不相伯仲,較大銀碼鋪位買賣成交其中包括: 旺角窩打老道寶翠大樓地下入口連一、二樓,成交價約3.38億;上水新發街44號地下連閣樓以約1.2億沽;旺角彌敦道648至652號皇上皇大廈地下A鋪,成交價約1.1億;上水新豐路33號新豐大廈地下2號鋪以約1.2億沽;九龍城獅子石道1號地下1、2、3號鋪連一樓全層,成交價1.15億;天水圍天秀路8號天一商城地下G1鋪以約1.49億沽。
上月逾億銀碼寫字樓買賣宗數為工商鋪三個物業類別之中較少的,只有大約五宗,其中包括:中環中心25樓全層以6.75億成交,以及金鐘統一中心30樓全層以5.15億成交。
市場預期下半年之逾億元工商鋪買賣暢旺,每月突破廿宗。最近有見中資、外資基金、本地投資者、發展商等積極入,可見他們樂觀,環球資金充裕、銀紙急速貶值、超低息環境、政治環境趨穩定、疫苗接種率增加、本地疫情確診數字「清零」、消費券帶動、憧憬通關皆有利於工商鋪投資信心。
(星島日報)
更多中環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統一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統一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代理表示,中環美國銀行中心低層05室,面積約3562方呎,意向呎租約45元,涉及月租約16萬元。
該行指出,單位間隔四正實用,附有基本寫字樓裝修,另設有來水去茶水間,為租客節省一筆裝修成本及時間。
同時,今番出租單位位處低層,仍可享有開揚海景景觀。
(信報)
更多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美國銀行中心位於中環夏慤道,正於港島核心商業地帶,位置便利,連接政府總部,比鄰遠東金融中心、力寶中心及海富中心等,佔盡地利優勢,適合中小型企業進駐中環。
大廈屬交通樞紐地帶,位處中環及金鐘之間,享雙鐵路優勢。由中環港鐵站出口僅步行5分鐘,而大廈商場出口,設有接駁天橋連至金鐘廊,可通往金鐘港鐵站及該區商廈。除港鐵外,大廈附近設有多個巴士站及可步行至電車站,來往港九新界各地。而且,比鄰有天橋連接東昌大廈、力寶中心及金鐘廊,天橋網絡更延伸至高等法院、政府合署及太古廣場。
鄰近美利道新商廈 帶動氣氛
另外,恒地 (00012) 旗下中環美利道商業地王項目The Henderson亦在附近,項目兩年後落成,料可進一步帶動附近商業氣氛。
飲食配套上,物業設有商場提供小量的快餐店;或上班人士可由天橋步行至太古廣場及金鐘廊,有多間餐廳可供選擇,同時間亦可選擇步行至中環或鄰近大型商場,如國際金融中心IFC等。
物業於1975年落成,至今樓齡約46年,夏愨道一帶商廈林立,美國銀行中心的位置是黃金地段。大廈配套方面,物業樓高37層,地下至2樓為商場,3至4樓為停車場,5樓以上屬寫字樓,而大堂裝修氣派十足,紅磚築砌設計,帶出英倫風格,現代中帶有復古趣味;備有12部電梯,分高低樓層,讓繁忙時段可分流客人,方便上落。
寫字樓全層面積約13,880平方呎,最細單位由600平方呎起,而每層樓面分拆的情況均不同,大多以一梯多伙為設計,樓層設獨立廁所。
19樓數戶1.42億售 呎價2.37萬
美國銀行中心周邊大廈不多,景觀開揚,分別可望向附近的花園景,以及部分海景觀,惟整體景觀開揚舒適;而間隔方正實用,適合中小型企業使用,吸引不同種類的租客進駐,如等行業。大廈設備完善設有停車場,提供大量月租時租停車位,適合駕車人士。
買賣價方面,2019年為甲廈買賣高峰期,美國銀行中心高層07至08室,面積約2,659平方呎,以約1.43億元成交,呎價53,800元,單位以交吉交易,創下物業呎價歷史新高。其後受社會運動及疫情衝擊,甲廈價回落,去年美國商會沽出美國銀行中心19樓的04至07室、及13室,單位總面積5,968平方呎,涉資約1.4億元,呎價約2.3萬元。今年物業錄買賣,涉及19樓數個單位,面積約6,000平方呎,以約1.42億元售出,呎價約2.37萬元。
(經濟日報)
更多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力寶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力寶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海富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海富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遠東金融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遠東金融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國際金融中心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國際金融中心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美國銀行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東九龍甲廈租售價相對低水,現九龍灣企業廣場三期放售及放租,物業意向價約5,738萬元。
代理表示,有業主放售及放租九龍灣企業廣場三期中高層7至8室,單位面積約4,590平方呎,業主意向售價約5,738萬元,折合每平方呎約12,500元,
同時放租 意向每呎20元
據悉,單位同時放租,意向每月租金約91,800元,折合每平方呎租約20元。
該代理表示,大廈採用鵝蛋形玻璃外牆設計,外形時尚,大堂設計華麗典雅,設有14部載客電梯及1部載貨電梯,配套理想。
買賣成交上,上月一個面積約8,970平方呎單位,以約9,200萬元易手,呎價約10,256元。
(經濟日報)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嘉民2.86億 購葵涌厚豐工廈多層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葵涌永健路1至5號厚豐工業大廈多層樓面易手,涉及物業地下至4樓、15、16樓等,連同一批車位,以2.86億元成交。據了解,該批樓面總面積約14.5萬平方呎,成交呎價約1,967元。
新買家為嘉民亞洲,購入作長綫投資。翻查資料,嘉民亞洲今年先後購入觀塘、九龍灣工廈樓面,連同是次入市,基金已斥14億元購工廈作投資。據悉,該批樓面原由百麗集團持有,樓面作旗下鞋履生意自用,料是次售後租回樓面。
中環遠東發展大廈地舖 1.15億沽
另核心區錄舖位買賣成交,消息指,中環德輔道中113號遠東發展大廈地下,實用面積約1,161平方呎,以1.15億元成交,舖位由電訊店以每月22萬元租用,回報率約2.3厘,成為今年罕有中環核心地段地舖買賣。據了解,原業主於2003年6月,以1,700萬元購入舖位,持貨18年轉手,獲利約9,800萬元離場,升值5.7倍。
(經濟日報)
更多遠東發展大廈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遠東發展大廈寫字樓出售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外資基金續掃貨 購大手物業改裝
上半年活躍於投資市場的外資基金,繼續大手掃貨,近一個月先後購入工廈、酒店等,反映基金看好後市,購入大手物業進行改裝,作長綫投資。
今年投資市場反彈,大手買賣比去年倍升,而外資基金更多番入市。上半年先有荃灣有線電視大樓多層物業,獲施羅德資本房地產與BentallGreenOak以約26億購承接,物業屬工業用途,涉及樓層包括地下、4至12、21、40樓全層,總共566,265平方呎,按26億元計,平均呎價約4,591元。
尖沙咀酒店全幢成交 涉9.8億
下半年基金仍積極掃貨,近日最大額買賣,為尖沙咀晉逸精品酒店全幢成交,項目地盤面積約6,000平方呎,地下為商舖及酒店大堂,1至18樓為客房。物業總樓面約71,600平方呎,提供158間房。受疫情影響,現時每晚房租水平較低。
早前業主帝邦曾把物業放售,意向價約12億元,最終以約9.8億元沽出,較高峰期回落約18%。按成交價計,平均每間房價約620萬元。買家為一家美資基金,過往有投資亞太區物業,包括於內地購入物流中心,如今首度在港入市。是次成交為近一年最大額酒店買賣。
另外,興勝創建以3.05億元售出柴灣美利倉大廈50%權益。集團於2019年7月,以7.35億買入柴灣利眾街18號美利倉大廈、柴灣中心工業大廈及觀塘工業中心單位,其中美利倉大廈樓高16層,地盤面積約6,685平方呎,總面積約68,296平方呎。新買家為外資基金AEW,購入作長綫投資。
葉氏化工大廈 2.83億轉手
基金對全幢工廈興趣高,葉氏化工 (00408) 以2.83億元售出粉嶺業暢街13號葉氏化工大廈。物業為一幢6層高工業大廈,於1990年落成,地盤面積約12,895平方呎,標準層建設面積約11,500平方呎,標準層樓底約3.45米高,全幢總建築面積為63,896平方呎。新買家為黑石基金,將購入該廈改裝成迷你倉。事實上,較早前該基金亦5.08億元購觀塘全幢工廈,亦將改裝成迷你倉。
分析指,由於本地疫情緩和,經濟有所反彈,吸引外資基金重投物業市場,加上多項非住宅物業價格有回調,基金入市興趣更大。對基金來說,具有增值空間物業,可提升租金收入及回報率,日後轉售時價格可望上升,故具增值空間物業如全幢工廈,料續成基金投資對象。
(經濟日報)
嘉里斥近5億 購古洞北17幅農地
新界東北發展加快,近期推出的古洞北官地愈搶愈貴,有發展商亦加快在該帶「插旗」,嘉里 (00683) 最新斥近5億元,購入位於古洞北新發展區內的17幅農地,是繼資本策略 (00497) 、泛海等後,再有新一批發展商在區內部署發展。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其中位於丈量約份第95約地段第29號、第34號、第45號、46號、48號、第50號至52號、第55號及第75號,共10幅農地,上月由一間名為HIGH DYNAMIC HOLDINGS LIMITED的公司以4.278億元購入,而公司董事為嘉里發展香港區總經理湯耀宗等人。
該10幅農地涉及地盤面積約18.13萬平方呎,並組成一幅呈不規則的土地。以10幅農地的面積計,是次成交呎價約2,360元。而翻查分區計劃大綱圖,大部分的農地現正規劃為「住宅 (乙類)」用途,最高地積比率為3.5倍,最高建築物高度限為主水平基準上75米至95米。
部分建私人住宅 近古洞站
而原業主為堅謙信有限公司 (KLIMSON COMPANY LIMITED),公司董事包括侯信之、候懷謙及侯達堅,上述公司早在1992年以約480萬元購入一批農地,以該10幅土地計算,是次易手帳面勁賺4.232億元或逾88倍。
而嘉里昨日宣布,以4.978億元買入古洞北發展區丈量約份第95約地段共17幅地塊,又指地塊現屬農地儲備,待完成相關程序後,計劃部分土地將發展為私人住宅。集團亦表示,該農地鄰近未來北環綫古洞站,具備交通可達性,並對古洞發展區的潛力充滿信心,將充分利用社區營造的經驗,結合大灣區發展機遇,將古洞北發展成為一個優質社區。
(經濟日報)
Kerry buys 17 Kwu Tung sites for $500m
Kerry Properties (0683) has splashed nearly HK$500 million for 17 agricultural sites in Kwu Tung, part of which will be converted for residential purposes.
The land is close to Kwu Tung Station of the Northern Link, which is proposed to be completed in 2027.
The property company said it is very confident in the potential of the Kwu Tung North New Development Area and will make full use of the experience of community building, as well as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to develop Kwu Tung North into a high-quality community.
Previously,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0016) had spent HK$8.61 billion for the 18,567-square-meter residential site in Kwu Tung.
Last month, Wheelock Properties purchased an 82,000-sq-ft residential site in Kwu Tung for HK$4.19 billion.
Meanwhile, four shops and 16 units at Lee Garden Road and Percival Street together were put up for sale via tender with a market valuation of HK$1.8 billion combined. Property agent said that this batch of properties is located in the core area of Causeway Bay, and therefore enjoys great retail and redevelopment value.
The tender will end at noon on September 28.
In another deal, a 709-sq-ft unit of Tai Koo Shing changed hands for HK$14.3 million after the price was lowered by 2 percent. The average price of the unit is HK$20,169 per sq ft.
Excluding the fees, the vendor made a profit of HK$11.54 million after having held the property for 19 years. The price rose 4.2 times over the period.
(The Standard)
Derelict buildings on prime site in Causeway Bay may finally be in line for redevelopment as two families sell their minority stake for up to HK$1.8 billion
A 20 per cent share of the plot in one of the Hong Kong’s busiest shopping districts will be put up for tender, potentially netting the two owners HK$1.8 billion (US$231 million)
It clears the way for the majority owner to buy the stake and force the sale of the remainder of the plot for renovation
The final hurdle standing in the way of plans to redevelop three dilapidated buildings in the heart of Causeway Bay may soon be cleared.
Two families have decided to auction off their 20 per cent stake in the plot in one of the Hong Kong’s busiest commercial districts, in a move that could pave the way for refurbishment if the majority owner successfully bids for it.
According to property agents, the majority shareholder owns 70 per cent of the site, and the further 20 per cent would give it the legal right to force a compulsory auction of the remainder.
The units at the junction of Percival Street, Russell Street – once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retail location – and Lee Garden Road, will be put up for tender, according to propety agent, and could pocket the owners HK$1.8 billion (US$231 million).
“The value of these properties will be very high as it is in the core centre of Hong Kong’s busiest district,” the agent said.
The sale comes as Hong Kong’s home prices have risen to new highs and retail prices have bottomed out as the economy recovers.
Located on first-tier shopping streets, the properties, aged more than 50 years, represent about a 20 per cent ownership share in the building lot. The tender will be closed on September 28.
The proposed redevelopment – which would probably see the building upgraded into high-end flats with a retail component – has been stalled for years as the biggest single owner faced difficulties in acquiring the remaining shares after it accumulated its 70 per cent stake, the agent said.
“It i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to secure a meaningful ownership share in a sizeable potential landmark development in the heart of Causeway Bay,” the agent said. “It offers high re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will benefi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arby commercial development project at Caroline Hill Road and The Excelsior redevelopment project.”
Under the Land (Compulsory Sale for Redevelopment) Ordinance, developers can force a compulsory auction to buy the remaining stake in a building, if it is over 50 years old and they already own at least 80 per cent.
Most units in the building have been left empty, while ground level shops have been leased to different retailers, from luxury watch brand TAG Heuer to jewellers and underwear merchants.
Sales of shops gained momentum as retail sales rose 8.4 per cent year on yea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1.
There were 13 commercial and industrial property deals of over HK$100 million each in July, up 30 per cent from June and the highest in 20 months, according to another property agency. Eight of the deals involved shops.
“Shop sales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reflecting the fact large funds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 shop market,” the agent said.
The agent cited the fact the US Federal Reserve has kept interest rates low, global quantitative easing that has driven capital inflows, and an easing of the pandemic as reasons for the market’s heat.
“The market sentiment is hot. The government has accelerated the vaccination schedule, the unemployment rate has fallen, and consumption coupons will stimulate the economy and will further boost confidence in the investment market,” the agent adde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