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reen light is expected for a scheme to build 1,233 transitional homes at Lau Fau Shan on Deep Bay near Tin Shui Wai.
New World Development (0017) has lent a site there to the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to build the homes.
A
site area of around 204,300 square feet will be good for housing 2,832
people, and if all goes to plan construction should be completed in
2024.
Meanwhile, New
World has also formed a strategic alliance with HKT (6823) to acceler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NWD's growing business ecosystem in Hong
Kong and the mainland.
The
two have agreed to leverage the latest cloud-based technologies and
create a "workplace for tomorrow" for cross-border communications and
collaboration.
On
another front, Henderson Land Development (0012) is to put at least 65
more flats on the market with a 1-2 percent price hike for Baker Circle Dover in Hung Hom.
The new round of sales will take place next week.
In Tseung Kwan O, joint developers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prices on upcoming price lists for Villa Garda I, phase 11B, at Lohas Park.
A new batch of flats is expected to be released this week, and sales arrangements will be announced next week.
The project of 592 flats has been developed by Sino Land (0083), K Wah International (0173) and China Merchants Land (0978).
In
other action,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bought another HK$8.58
billion from the market to stop the local currency from weakening. The
aggregate balance decreases to HK$233.3 billion today.
(The Standard)
Hongkongers spoilt for choice in Lohas Park, as developers offer lower prices for new projects to counter interest rate rises
If developers are willing to adjust, they can absorb demand amid rigid secondary market prices, property agent says
First batch at Villa Garda I has been priced 14 per cent below the initial launch price of the Manor Hill project, which was launched in October last year
Homebuyers in Hong Kong are spoilt for choice in Lohas Park, the city’s largest residential enclave, where developers are dropping prices for new projects to drum up sales amid rising interest rates at home and abroad.
Villa Garda
I in Lohas Park,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y Sino Land, K Wah
International and China Merchants Land, for instance, has priced a first
batch of 128 flats at HK$17,888 (US$2,279) per square foot on average,
according to a spokeswoman.
The
average price for the project, which sits atop The Lohas, a shopping
centre, is 14.5 per cent below the initial launch price of HK$20,921 per
square foot on average at Kowloon Development’s Manor Hill project, which was launched nearby in October 2021, before interest rates rose. The price for Villa Garda I is closer to the levels seen during the launch of LP10 in September last year, which was priced at HK$17,463 per square foot.
“After
the US raised interest rates earlier this month, there have been signs
of a slowdown in property transactions, especially second-hand transactions,” a property agent said.
“The
market adjusts prices immediately, but second-hand property owners’
asking prices are relatively rigid. If developers are willing to make
adjustments, they can absorb the purchasing power of the market,” the
agent added.
Villa Garda
I’s launch came as the one-month Hong Kong Interbank Offered Rate
(Hibor), to which mortgage plans are frequently linked, rose to 0.71 per
cent on Wednesday. It has risen for 12 consecutive trading days and hit
its highest level in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June 9, 2020.
This
is because the 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 the city’s de facto
central bank, has raised rates in lockstep with the US Federal Reserve.
Based on the current Hibor and the formula Hibor +1.3 per cent, the
actual mortgage interest rate has risen to 2.01 per cent, a new high in
more than two years.
A
mortgage brokerage services firm said that the Hibor could climb to 1.8
per 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and local banks might speed
up increases in the prime rate – another rate linked to mortgages – as
well.
Villa Garda
I’s average price is about 5 to 10 per cent below the prices of
lived-in homes in the same district, the agent said. It is 9.2 per cent
cheaper than lived-in homes in the LP6 development, for instance, which
is priced at HK$19,697 per square foot on average, according to a
property agency’s data.
The
entry price for the project is HK$6.2 million for a 329 sq ft flat. It
is, however, higher than the entry prices for other recent developments.
But, although Silicon Hill, Grand Jeté, J Loft and Baker Circle had lower starting prices, the sizes of their cheapest flats were smaller than at Villa Garda I.
“The
prices in the first price list are quite attractive,” the agent said,
adding that he expected the first batch to sell out. Moreover, there was
room for a 1 to 2 per cent increase in the next price list.
Hong
Kong could see the launch of as many as 12,646 units this year and
early 2023, according to an estimate by another property agency, as
developers rush to catch up as far as sales are concerned.
Elsewhere,
secondary market prices and transaction volumes for 50 major estates in
the city dipped in May, according to another local property agency. The
agency said it expected volumes to plunge 40 to 50 per cent in June on
the interest rate ris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佳源1.12億沽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 面積3290方呎 每呎3.42萬 低市價15%
疫情持續發酵,加上「息魔」來襲,工商鋪市況觀望,惟核心區甲廈仍錄成交,由佳源持有的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中層單位,屬二按物業,以約1.126億易手,每呎造價約3.42萬,低市價約15%,原業主持貨9年帳面獲利1900萬,物業期間升值約兩成。
甲廈市場於疫市下備受壓力,消息指,中環皇后大道中9號1403室,建築面積3290方呎,以約1.126億售出,呎價約34236元,低市價約15%。據悉,原業主為佳源集團,早於2013年以9360萬購入,惟於今年初曾承造二按,以易手價計,持貨9年帳面獲利1900萬,幅度20%。
今年初曾承造2按
本報昨日就上述消息向佳源作出查詢,惟於截稿前未獲回覆。
據地產代理透露,上址為佳源自用物業,早前已承造二按,加上佳源近期屢傳財困,故料因此出售旗下物業套現,成交價明顯屬低市價水平,幅度介乎15%至20%。
據代理行資料顯示,該甲廈近期成交,對上一宗成交需追溯至去年5月,為該甲廈30樓5室,建築面積2800方呎,當時以1.26億售出,呎價約4.5萬。
持貨9年升值20%
事實上,皇后大道中9號為核心區焦點甲廈之一,資料顯示,永倫集團於2018年中以約5.14億購入該甲廈頂層全層,呎價6萬,創當時甲廈呎價新高。
此外,該甲廈近期租金亦備受壓力,資料顯示,該甲廈高層6室,建築面積約2980方呎,於上月以每呎約70元租出,月租約208600元。據代理指出,上址位處大單邊,外望禮賓府景致,上一手租金為每呎103元,惟租戶於去年6月撤出交吉,單位於丟空近一年再度租出,租金急挫約32%。業主於2018年9月以約1.635億購入,以新租金計,回報1.53厘,屬偏低水平。
據業內人士指出,儘管本港疫情持續放緩,惟中港兩地至今仍然通關無期,加上內地疫情仍然嚴峻,令甲廈租務需求仍然疲弱,加上美國聯儲局早前宣布加息,亦預期會持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加上俄烏戰爭持續發酵,令甲廈租務市場觀望氣氛揮之不去,料核心區甲廈租售價於短期內仍備受壓力。
(星島日報)
更多皇后大道中9號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皇后大道中9號寫字樓出售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更多皇后大道中9號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皇后大道中9號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港府部門擴充 租東九商廈11萬呎
配合「起動九龍東」 涉 One Kowloon 企業廣場五期 Landmark East
配合特區新班子,政府及相關部門近日進行擴充。據悉,政府委託產業署近月落實承租東九龍多個商廈,包括 One Kowloon、Landmark East、企業廣場五期等,合共逾11萬平方呎,料涉及衞生署、港台等機構使用。業界認為因該區甲廈樓面大,亦配合「起動九龍東」計劃作帶頭作用,故持續進行擴充。
業內人士指,政府近月委託產業署,於東九龍研究多幢商廈樓面,並落實租用部分樓層。其中位於九龍灣 One Kowloon 10樓全層、26及35樓單位,面積合共約5.2萬平方呎,成交呎租約26元。
衞生署港台等部門進駐
消息指,租用該批樓面,料作衞生署及相關機機辦公室,主要處理個案追蹤、電子針卡等部門。事實上,過往亦有政府部門租用該廈,包括土地註冊署等,如今連同是次逾5萬平方呎新租樓面,政府部門合共佔用逾8萬平方呎。
至於同區的企業廣場五期商廈,即MegaBox商場樓上寫字樓,物業27樓全層,面積約1.7萬平方呎,獲政府部門租用,呎租料約25元。據了解,該層樓面原由運輸及快遞公司DHL租用,集團早前把總部遷至觀塘。
另外,產業署亦於觀塘租用商廈,其中 Landmark East 18樓全層,面積約2.8萬平方呎,成交呎租約25元。據了解,該層作香港電台使用。由於早前港台教育電視大樓地皮售出,故有需要租用樓面作辦公室。
此外,觀塘鴻圖道威明中心3層,合共約2.3萬平方呎,亦獲產業署租用,據悉,該廈屬工廈活化項目,呎租約20元。
國務院日前公布第六屆特區政府26名主要官員任命,新政府架構擴大至3司15局,預計所需人手及辦公樓面同步增加。同時間,持續兩年多的疫情,令衞生署相關的人手大幅增加,故租用的辦公室亦需較多。據了解,是次政府租用的樓面,多屬全新需求,反映政府因應需要,擴大服務範圍。
代理行:東九選擇多 樓面較大
據代理行資料顯示,目前東九龍甲廈呎租水平約25至30元,而區內乙級包括活化商廈,呎租約19至24元,而該區空置率約15.4%,為近十多年來新高。由於東九龍有較多商廈樓面選擇,加上租金水平較其他商業區便宜,較為適合政府部門使用。
該行代理指出,政府多年來主要租用東九龍商廈,在實用角度方面,東九龍甲廈分層面積較大,每層達2至3萬平方呎,較西九龍理想,而過去十年來,政府部門包括社會福利署等,亦設於東九龍,是次再於同區新租一批樓面,可把多個政府部門集中在該區,方便管理,亦配合「起動九龍東」計劃,相信未來仍會於該區擴充。
(經濟日報)
更多One Kowloon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一號九龍寫字樓出租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城東誌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城東誌寫字樓出租
更多觀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觀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東九龍供應邁高峰 考驗吸納量
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成為今年九龍區租務主力,一方面因應疫情需要增加服務,同時間亦反映整體商業活動仍疲弱,私人機構在擴充樓面上甚少。
今年東九龍整體商廈租務頗淡靜,受疫情及未通關影響,各大型機構搬遷、擴充活動亦偏低,反而區內主要租務,不少來自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今年東九龍上半年錄得最大手租務,為新地 (00016) 旗下巧明街重建項目,明年落成,該項目逾10萬平方呎樓面,獲積金局租用,呎租料約30元。據悉,是次積金局將把多個部門整合。
東九傳統大客戶 近年擴充不多
事實上,積金局屬公營機構,若連同其他政府相關部門等,上半年已累積租用不少區內樓面。相比之下,東九龍傳統兩大商廈客戶,銀行及保險業,近一年擴充個案不算多,個別銀行更把原使用樓面放棄,重新對外招租。
環球疫情持續兩年多,跨國企業生意受一定程度影響,故近一年擴充業務個案極少,亦因前景未明,很多機構選擇按兵不動,待市況稍明朗才作部署,取態保守,故此搬遷活動仍未見頻繁。相比之下,政府部門主要服務市民,當有一定基本需求便新增樓面,故在疫市下,成為租務主力之一。
租務後市上,資料顯示,今明兩年為甲廈供應高峰期,並主要集中於九龍區包括長沙灣、東九龍等,商業活動若尚未回復疫情前水平,吸納寫字樓上有難度,將令空置率進一步推高,而目前空置率偏高的東九龍,未來數年有大批新落成樓面,面對考驗更大。
(經濟日報)
起動九龍東 啟德商業定位重
「起動九龍東」計劃早於2011年《施政報告》提出,目標是將九龍東建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 (CBD2),而在計劃帶動下,九龍東一帶的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單計啟德區,未來兩年已經新增約4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
未來兩年 新增約400萬呎樓面
九龍東的土地面積約5,253萬平方呎,涵蓋啟德發展區、觀塘和九龍灣商貿區,而在2017年施政綱領亦宣布,計劃將進一步延伸至新蒲崗。在該計劃推動下,九龍東的商業發展加快,尤其是啟德一帶。
啟德的商業發展項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初步估計今年至2024年會提供涉約4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包括區內最高的南豐旗下商業地標項目 AIRSIDE,及利福 (01212) 的雙子塔式商廈等。後者的其中1幢亦會發展為百貨公司崇光 (SOGO)。此外,啟德亦擬建構全長1,500米的嶄新地下購物街,橫跨九龍城、啟德至新蒲崗。
而早前政府提出將啟德5商業地改劃為6,000伙住宅的方案亦遇阻,最終只有3幅地皮成功改劃,意味有兩幅位處跑道區的用地將繼續保留作商業用途,可見啟德的商業定位及氣氛未受影響。
(經濟日報)
更多AIRSIDE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AIRSIDE 寫字樓出租
更多啟德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啟德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新甲廈質素高 吸引機構預租
今、明兩年為甲廈新供應高峰期,下半年至明年初相繼有新式甲廈落成,因設施全新,近日相繼有大型機構預租。
甲廈租務市場有所改善,而市場焦點落在即將落成的甲廈項目。其中,明年落成的中環 The Henderson 新近錄得預租,消息指,該廈1層半樓面,涉及逾2萬平方呎,獲一家美資金融機構租用,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基金投資、資產管理等。該機構目前辦公室位於金鐘太古廣場二座,樓面約2萬平方呎,是次搬遷可作少許擴充,以及進行升級。市場人士估計,是次成交呎租約130元,屬目前超甲廈市價水平。
中環 The Henderson 錄第2宗預租
恒地 (00012) 於2017年以233億元投得中環美利道地皮,每平方呎樓面地價高達5萬元,盡破本港紀錄,而物業提供約46.5萬平方呎樓面。即使中環新供應極罕有,疫情衝擊商業活動,超甲廈租務不算活躍,去年7月 The Henderson 首宗租務,由藝術及奢侈品拍賣行佳士得承租物業4層合共約5萬平方呎樓面,將為該拍賣行首個香港的常設拍賣中心和藝廊。相隔接近1年,大廈才錄得第2宗租務。
至於非核心區,下半年將落成的鰂魚涌太古坊新商廈,亦錄得租賃。太古坊二座低層及中層各3層樓面,合共6層樓面,以每層面積約2.2萬平方呎計算,涉逾13萬平方呎。按面積計,為疫情後港島區最大手甲廈租務成交個案。新租客為大型中資機構中信銀行 (國際),集團原租用太古坊的德宏大廈多層,是次搬至同屬太古地產 (01972) 旗下物業,而太古坊二座為全新甲廈,質素大幅提升,樓面上未有擴充。
太古坊二座 獲中信銀行進駐
另外,該廈錄得另1宗全層成交,涉及物業中層全層逾2萬平方呎,呎租料約50元,新租客為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該公司原租太古坊一座約1萬平方呎單位,如今搬至二座。
至於新供應項目甚多的東九龍,亦有大手預租。新地 (00016)
觀塘巧明街98號,當中8萬平方呎樓面,獲積金局租用,呎租料約30元。該機構現租用觀塘、葵涌等甲廈,料作整合業務及擴充。據了解,項目總樓面115萬平方呎,其中兩幢寫字樓合共約65萬平方呎,而兩幢樓面每層面積,分別約2.2萬及1.3萬平方呎。翻查資料,項目前身為九巴車廠用地,重建成商廈,預計明年落成。
分析指,今、明兩年為商廈供應高峰期,多達750萬平方呎樓面陸續登場,由於疫情影響租務市場,空置率偏高,故新落成甲廈難免面對競爭,業主亦願以較便宜租金,吸納新租客進駐。同時間,因新商廈不論在設備、配套均理想,個別更屬超甲級質素,在租金稍回調下,吸引租客搬遷,故相信預租情況持續理想。
(經濟日報)
更多The Henderson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The Henderson 寫字樓出租
更多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中環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太古廣場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太古廣場寫字樓出租
更多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金鐘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更多太古坊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太古坊寫字樓出租
更多德宏大廈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德宏大廈寫字樓出租
更多鰂魚涌區甲級寫字樓出租樓盤資訊請參閱:鰂魚涌區甲級寫字樓出租
馬時亨長女 1.1億購羅素街8號全層
由歌手麥浚龍的父親、中建富通 (00138) 主席麥紹棠持有,位於銅鑼灣羅素街8號高層全層,早前以1.1億元蝕賣。其新買家背景曝光,為港鐵 (00066) 前主席馬時亨長女劉馬露明。
原業主麥浚龍父 帳面蝕3900萬
資料顯示,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高層全層,建築面積約4,718平方呎,早前以1.1億元沽出,呎價約23,315元。該單位原由歌手麥浚龍的父親麥紹棠旗下華朗置業有限公司持有,他早於2014年3月以1.49億元購入單位持貨約8年,是次沽貨帳面蝕約3,900萬元,單位貶值約26%。
而新買家為全仁健康產品有限公司 (TM WELLNESS LIMITED),公司董事為劉馬露明 (LAU MA, LO MING CHRISTINE),亦即港鐵前主席馬時亨長女。
美容公司17萬租用 回報1.85厘
據了解,單位現由美容公司每月以約17萬元租用,意味新買家可享租金回報約1.85厘。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物業在2014年至2022年期間,曾三度向同一大型銀行抵押貸款,4月份亦曾承造「三按」,但未知所牽涉的相關貸款金額。
(經濟日報)
凱龍瑞推灣仔新盤 全層叫3100萬
會展站啟用,財團趁勢推售商廈新盤。現凱龍瑞推出333 HENNESSY新盤兩層,全層叫價約3,100萬元。
有代理表示,該行獲發展商委託,出售333 HENNESSY 5樓及6樓商舖用途樓層,面積分別約為1,751平方呎及約1,745平方呎,每層意向約3,100萬元,每平方呎約17,800元。
333 HENNESSY 樓高23層
項目位於灣仔軒尼詩道333號,樓高23層,地下至10樓為商舖用途,11至23樓為商業用途,發展商以全新現樓發售。所有單位享有獨立洗手間及24小時獨立冷氣,適合各行各業作寫字樓辦公室用途,以及私人會所、醫療行業、樓上參茸店、時裝店等用途。
(經濟日報)
元朗晉美全幢2.6億易手 持貨30年升值逾9倍
元朗晉美工業大廈全幢易手,作價2.6億,平均呎價6548元;業內人士指,上址適合作數據中心,加上全幢工廈屬市場罕有供應,成交價屬市價水平。
市場消息指出,元朗宏業東街8號晉美工業大廈全幢,涉及地廠、閣樓、1樓至2樓及天台,總建築樓面39706方呎,作價約2.6億易手,呎價約6548元。
平均呎價6548元
原業主於1992年以2400萬購入,故持貨30年帳面勁賺2.36億,期間升值約9.83倍。據代理行資料顯示,上址佔地面積14735方呎,地契用途為工業及貨倉,地積比約5倍,該廈設一部載貨升降機、另設1個貨櫃車車位,3個貨車車位及兩個私家車車位。據地產代理指出,上述物業放售一段時間,叫價高達4億,受疫情等利淡因素影響,業主議幅逐步擴闊,最終減價35%易手。
叫價4億減幅高達35%
有代理指,上址尚未用盡地積比率,若重建,料補地價金額高昂,惟該工廈適合作數據中心,加上環顧現今市場,全幢工廈屬罕有供應,成交價屬市價水平。
另一代理表示,佐敦彌敦道225號明珠廣場14樓全層,建築面積約2395方呎,意向價約3300萬,呎價約13779元,以連租約形式出售,料買家享租金回報近3.5厘。另有代理表示,長沙灣青山道349號地鋪,建築面積約650方呎,意向售價約3300萬,呎價約50769元,租金回報約2.65厘。
(星島日報)
港數據中心樓面7年飆1.2倍 今年預測達1100萬呎 業界:供不應求
近年本港數據中心市場掀起變革熱潮。據統計,2015年至2025年的10年間數據中心總樓面供應量每年均錄得增幅,其中2015年約501萬方呎,今年預測將狂飆至約1100萬方呎,7年間勁增約1.2倍。
據本報綜合市場統計,2015年至2025年的10年間,本港數據中心總樓面供應量,每年均可觀增長;總樓面由2015年約501萬方呎,狂飆至今年預測的約1100萬方呎,7年間勁增約1.2倍,對比2021年的860方呎,按年增加約28%;另外,未來3年的預測數字按年均錄增幅,直至2025年預測供應量達1370萬方呎,料創新高紀錄。
預測未來三年增至1370萬呎
地政總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過去7年政府透過公開招標批出8幅容許「資訊科技及電訊業」用途的工業用地,涉及總樓面約233.5萬方呎。其中,最新一幅為曾於2020年流標的東涌第57區商業地,上月重新截標,當時吸引5家財團入標,最終由華懋以27.78億奪得,每方呎樓面地價約2200多元。
數據中心市場升至全球第六
另外,該署過去7年共批出22份將工廈的其中部分改作數據中心的臨時豁免書,涉及總樓面約127萬方呎,據相關措施,政府會免收豁免書費用。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回覆查詢時表示,近年各行各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亦日益殷切,據近期相關的市場研究,本港用作數據中心的總樓面從2015年約501萬方呎,增加至2021年的約860萬方呎,年均增長率約為9.5%。
有外資代理行報告顯示,香港由去年排首十名以外,今年大幅躍升至全球第六,亞太地區排名第二。該行代理表示,香港作為全球金融和商業中心,一向有良好的營商環境,加上稅率全球最低,對發展數據中心產業甚為有利。
另一代理指出,近年數據儲存需求急增,雲端數據儲存,在綫工作或上課成新常態,導致全球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愈來愈大。
(星島日報)
合共12幢數據中心 將軍澳大埔成集結地
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改變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環球的營商方式,不少企業加速進行數碼轉型,「大數據」可謂是商界新寵,不少財團搶購數據中心用地發展,打造「數據中心王國」。目前本港數據中心供應主要來自將軍澳和大埔工業邨,合共提供約12個數據中心,成全港最大數據中心集結地。
據立法會文件顯示,本港數據中心樓面供應,主要來自將軍澳及大埔工業邨,上述兩個工業邨內共有約12個數據中心,涉及樓面面積合共約383.2萬方呎,包括將軍澳工業邨內的11個高端數據中心,形成香港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結地。
葵涌有望成新供應庫
此外,葵涌工業區有望打造為新一個數據中心供應庫。據本報統計,近年葵涌工業區掀起重建數據中心熱潮,現時區內至少有8個工廈項目改劃作數據中心發展,涉及可建總樓面約210.5萬方呎,具潛力打造成本港新一個數據中心供應地。最矚目為由萬國數據持有的葵涌藍田街2至16號項目,上月以逾4.6億完成補地價,並獲批一幢樓高二十三層數據中心,可建總樓面逾24.6萬方呎,料最快於今年落成,預計同年中正式啟用及開始營運。
近期有美資基金於該區「插旗」,消息指美資基金Nuveen旗下The Asia Pacific Cities Fund (APCF),本月初斥資約28.8億購入葵涌集運中心全幢,而該物業現作數據中心用途,為今年來市場最大手買賣,以項目總樓面約26.6萬方呎計,每方呎約10800元,創區內新高。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