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659-square-foot flat at 3 Repulse Bay Road,
Repulse Bay changed hands for HK$80 million, or HK$48,222 per sq ft,
with the per sq ft price hitting a new high at the estate.
The seller, who bought the unit for HK$63 million
in 2011, will make a capital gain of HK$17 million. In comparison, a
1,715-sq-ft flat at the project fetched HK$80 million, or HK$46,647 per
sq ft last year.
Bank of East Asia (0023) executive chairman David
Li Kwok-po had purchased a flat at the project for HK$51.6 million in
1997, the year that it was completed.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0016) released the sales
brochure of the project last month and local media reported that the
developer plans to launch the unsold units for sale.
Hong Kong's luxury property market is thriving
despite growing concerns of mutant coronavirus strains and its worst
recession in years.
In the primary market, Yau Lee (0406) released 37 units in the third price list of L ‧ LIVING 23
in Tai Kok Tsui at an average price of HK$22,431 per sq ft after a
maximum 16.5 percent discount was applied, 18.94 percent higher than the
first price list.
The cheapest flat, measuring 283 sq ft, is offered at HK$5.93 million, or HK$20,979 per sq ft, after the 16.5 percent discount.
Separately, Tang Shing-Bor, known in Hong Kong as
the "Shop King," will sell a series of properties at 2-18 Junction Road
in Kowloon City by tender at a target price of HK$2.5 billion.
(The Standard)
50大甲廈4月26買賣3年高
商廈買賣加快,報告指,4月份50大甲廈錄26宗買賣,創3年新高。
去年底工商舖「撤辣」,加上本地疫情緩和,並已經展開疫苗接種計劃,中港通關現曙光,寫字樓交投終錄「報復式反彈」。代理數據顯示,4月份50大指標甲廈共錄得26宗買賣,按月大增逾86%,更創下自2018年3月份以後,即3年來新高紀錄。
代理數據顯示,4月份50大甲廈共錄得26宗買賣,較3月份的14宗升85.7%,成交面積共錄11.1萬平方呎,按月挫13.2%,主要是因為3月份市場連錄多宗全層大手買賣,推高基數所致。
首4月錄62買賣 達去年82%
總計今年首4個月,50大甲廈合共錄得62宗買賣,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76宗的81.6%。
若按區域劃分,上月九龍區成交量佔最多,期內錄得17宗,至於新界及港島區分別錄得4宗及5宗。其中,東九龍期內共錄得8宗買賣,是上月表現最佳的分區,尖沙咀 (包括尖東) 亦錄得6宗交投。
另外,上月共有35座大廈錄零成交,數字是2018年4月份以後單月最低。
代理表示,去年底工商舖「撤辣」,加上本地疫情緩和,刺激市場交投氣氛。另一方面,環球游資充裕,股市已經上升近一年,部分資金因而轉投寫字樓市場,帶動交投出現「報復式反彈」,上月買賣宗數亦重回2017、18年旺市的水平。
該代理續指,上月以東九龍交投表現較突出,因為該區甲廈呎價普遍1萬餘元,屬低水之算,吸引不少新晉投資者入市吸納,因而帶動交投。展望後市,代理認為政府已經推出「回港易」計劃,現時亦與澳門及澳洲、新西蘭等地商討旅遊氣泡,相信稍後中港通關也有望實現,因此對於今年的寫字樓成交量感到樂觀。
(經濟日報)
灣仔海港中心中層 呎價2.9萬
灣仔海港中心中層海景單位,獲用家以呎價約2.9萬元承接,涉及總成交價約1.034億元。
代理表示,灣仔海港中心中層04至05室剛售出,單位面積約3,567平方呎,成交呎價約2.9萬元,涉及總金額約1.034億元,以交吉形式交易。
原業主早於2007年購入物業,當時作價每平方呎約8,800元,多年來一直作長綫收租用途,持貨14年轉手,帳面獲利約7,205萬元,物業期間升值約2.3倍。
另外,投資者早前購入葵涌海暉中心一籃子工商單位,現分拆出售,售價由約434萬元起。
葵涌海暉中心拆售 434萬入場
代理表示,葵涌梨木道73號海暉中心項目現正公開發售,今次共提供40個單位,面積由約1,278平方呎至全層約8,152平方呎,售價由約434萬元起;同時以配售形式推出車位出售,叫價約180萬元。何氏指,今次推售的項目以現狀形式交易,當中部分單位連租約。
(經濟日報)
更多海港中心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海港中心寫字樓出售
更多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灣仔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代理表示,九龍灣企業廣場三期單位,現以約1億元放售,呎價約1.1萬元。
享郵輪碼頭維港景
代理指,涉及物業25樓01至03及05室連兩個車位,屬4個相連單位,建築面積約8,970平方呎,坐擁啟德郵輪碼頭及開揚維港海景。單位部分交吉及部分連租約出售。
成交方面,該廈本年錄得一宗大額買賣。涉及該廈多層樓面,涉及7.28萬平方呎,以約7.9億元成交,呎價約1.08萬元。單按呎價計,已較去年該廈成交呎價約1.2萬至1.3萬元,低約2成。
據悉,涉及樓層為41、43、45、47、49樓全層,為項目最高樓層,並連16個車位及3個廣告招牌位等。由於屬極高樓層,可享優質啟德海景。
原業主為內地企業福晟國際 (00627) ,3年前以13.3億元購入,如今帳面蝕5.4億元離場。
(經濟日報)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工商舖4月買賣平穩向好 舖較佳
疫情緩和下,工商舖買賣平穩向好,金額亦上升。代理行統計顯示,4月份工商舖買賣平穩,特別以舖位交投較佳,預期本月持續理想。
近兩個月工商舖買賣穩定,代理資料顯示,4月份市場錄約645宗工商舖買賣成交個案,比3月輕微下跌約3.9%,但較2020年4月則大幅增加2.1倍,4月份按月整體工商舖宗數遞減主要是受復活節及清明長假期影響,而按年增幅則充分反映市場已逐漸適應新經濟環境,買家對入市工商舖信心回升;成交金額方面,走勢與宗數相若,4月份涉及總金額約108.93億元,較上月有約一成跌幅,按年上升約1.07倍。
舖位表現進取 量價齊升
按三個範疇分析的話,舖位市場表現進取,是唯一成交宗數及金額按月上升的類別,由3月約153宗升至最新約167宗;至於金額亦比3月增加約10%,至4月約31.91億元。
至於代理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4月份工商舖註冊共錄得687宗,按年升2.2倍,並創下兩年新高紀錄;註冊金額錄90.4億元,亦創一年半新高。總計今年首4個月,工商舖註冊量合共錄2,353宗,相當於去年全年的62%,註冊金額累積錄得289.6億元,也接近去年全年59%。
4月份註冊量最多的為工廈,期內共380宗,其次為178宗的舖位,寫字樓錄129宗,其中舖位連升5個月,並創下接近三年新高紀錄。註冊金額方面,工廈物業錄得最多登記金額,共涉44.6億元,當中包括葵涌佳寶集團中心全幢,登記金額為14.35億元,該宗亦為工商舖4月份登記金額最高的個案。
回顧上月買賣,舖位交投成焦點,核心區連錄大額買賣,包括新世界以約13億元售出銅鑼灣百德新街22至36號翡翠明珠廣場地下1、2號舖及地庫,總面積約22,654平方呎,新買家為料為中資集團恒力投資陳長偉或有關人士。此外,同區蘭芳道7號地舖及1號樓舖位,以8,000萬元易手。
代理預測 工商舖全年逾7千宗
後市方面,代理認為,疫苗接種組別漸擴闊,防疫措施逐步放寬,為零售及餐飲市道帶來曙光,利好工商舖市場,而即使本月買賣交投量有所放緩,惟成交宗數仍突破600宗水平。相信在眾多正面因素支持下,工商舖買賣成交量會繼續穩步上揚。另一代理表示,去年底工商舖正式「撤辣」,加上市場前景逐漸明朗化,游資四出物色投資機會。今年市況,該代理認為將有多個全新盤推出應市,預計工商舖交投將會繼續上升,並把今年全年工商舖成交量的預測,由早前的5,250宗調高至全年的逾7,000宗。
(經濟日報)
甲廈售價月挫1.5%
甲級商廈租售價背馳,有代理最新發表的商廈報告指出,今年4月整體甲廈售價按月下挫1.5%,結束連續4個月升勢,而同期整體甲廈平均建築呎租則按月漲2%。
東九拖累 四連升斷纜
該行報告指出,4月整體甲廈售價下跌,主要受到九龍東低價成交拖累,該區甲廈售價按月挫2.2%,跌幅屬全港各商業區最大,最新建築面積平均呎價約10927元;而上月該區買賣個案,包括浸信會醫院以約1.62億元售出九龍灣企業廣場一期單位,建築面積呎價約5734元。
代理認為,近期甲廈市場買賣集中於九龍東,上月該區錄8宗交投,並以低價為主,普遍較2019年社會運動前的高位低20%至30%,拖累整體甲廈售價由升轉跌,預料短期內商廈售價將會維持窄幅整固。不過,整體甲廈售價今年以來仍錄得2.8%升幅。
至於4月乙級商廈售價按月跌0.1%,今年累積仍升1.7%。相對於售價,甲級及乙級商廈租金表現有所好轉,按月同告上揚,其中甲廈租金按月升2%,乙廈租金則漲1.3%。
(信報)
更多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企業廣場寫字樓出售
更多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樓盤資訊請參閱:九龍灣區甲級寫字樓出售
啟德指標商廈舉行平頂儀式
由南豐發展的啟德大型商業項目AIRSIDE,於日前舉行平頂儀式,項目樓面達120萬方呎,當中包括樓高逾30層甲廈,及高達70萬方呎的多層購物商場,總投資金額高達320億,預計於明年第四季揭幕,勢成本港新地標。
南豐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添琳稱,集團一直致力發展頂尖國際建築項目,AIRSIDE將於生活和工作之間建立新的凝聚力,為每一個人或每位置身於社區中的一員拓展廣闊視野。
(星島日報)
鄧成波25億放售九龍城物業
受疫情等因素打擊,「鋪王」鄧成波近期連環減磅沽貨,新近以招標形式放售九龍城聯合道一籃子物業,市場估值約25億。
代理指,由鄧成波持有的九龍城聯合道2至4號部分、聯合道6至8號全幢及聯合道10至16號部分,以及聯合道18號全幢,目前推出標售,整個項目涉及共8個地段,地盤面積約20218方呎,買家可選擇購買全部物業或部分,當中聯合道18號佔地約10167方呎,總樓面積約84366方呎,而整批物業市場估值達25億,並將於6月23日截標。
總樓面8.43萬呎
資料顯示,聯合道18號為服務式住宅蔚盈軒,鄧成波家族於2017年以約13億向豐泰地產購入。
事實上,在疫情持續下,鄧成波近期頻頻沽貨,早前更以18億沽出葵涌光輝凍倉全幢,作價18億,該凍倉屬巨無霸項目,總樓面293850方呎。
(星島日報)
樂風2.8億購佐敦舊樓業權
市區靚地買少見少,財團紛積極收購作重建用途,樂風集團購入佐敦南京街15至17號逾8成業權,將與毗鄰地盤作合併發展。消息人士指,作價約2.8億。
周佩賢:購逾八成業權
樂風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周佩賢表示,集團購入佐敦南京街15至17號逾8成業權,該項目為兩個獨立地段,涉及兩幢7層高物業,該地段已畫入「商業」用途,地盤面積2796方呎,以地積比12倍發展,可建樓面約33552方呎。消息人士指出,上述收購涉資約2.8億。
與毗鄰地盤合併發展
周佩賢續指,隨集團已購入項目逾8成業權,達至強拍的門檻,目前餘下尚未收購的單位,若交易條款不合理,集團有意向土地審裁處入稟申請強拍出售,同時,項目將會與早前已收購的毗鄰11至13號地盤作合併發展。
(星島日報)
羅素街地鋪每呎178元租出 租金重返15年前 時裝店取代鐘表行
受疫情冼禮,鋪位市場觀望氣氛瀰漫,核心區一綫街租金持續下滑。消息指,銅鑼灣羅素街8號地鋪,於交吉近8個月後,獲外資時裝品牌以60萬承租,平均呎租約178.2元,取代連鎖鐘表行進駐,租金較高位回落逾8成,重返約十五年前水平。
市場消息指出,上述為銅鑼灣羅素街8號地鋪地下1號及2號地鋪,面積約3367方呎,新獲意大利時裝品牌BRANDY MELVILLE以60萬承租,平均呎租約178.2元,該鋪舊租戶為勞力士鐘表行,於去年9年撤出交吉至今。
月租60萬高位回落八成
本報昨日就上述消息向該鋪業主英皇集團作出查詢,惟於截稿前未獲回覆。據業內人士指出,上述鋪位於高峰期,月租高達350萬,故最新租金較高位回落約83%,亦重回約15年前水平,反映市況疲弱。
Brandy Melville為意大利時裝品牌,品牌大部分衣服只有細碼及極少量中碼,於2018年首度進駐本港,首間店鋪設於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
昔日曾為全球最昂貴租金的羅素街,受疫情等因素衝擊,租金暴跌,據代理的報告指出,該街道平均呎租按年急跌約43%,亦被尖沙嘴廣東道取代為亞太區最貴主要商業街道。
元朗鋪850萬沽
事實上,該街道現今吉鋪處處,並頻錄短租,該街道早前亦錄大幅減租個案,資料顯示,羅素街8號地鋪連1樓,面積6700方呎,舊租客連鎖化妝品零售商莎莎,月租120萬,租約至今年10月,惟今年4月遷出,新獲外資連鎖漢堡包店FIVE
GUYS以每月50萬承租,呎租約74.6元,較舊租金急挫約58%。
另一方面,盛滙商舖基金創辦人李根興指出,該基金新以850萬購入元朗洪水橋青山公路4至6號德興樓地下1號鋪,為單邊鋪,面積530方呎,呎價約1.6萬,該鋪分別由香燭店及便利店以2萬元承租,料租金回報約2.8厘。原業主於1985年以34萬買入,持貨36年帳面獲利約816萬,物業期間升值約24倍。
(星島日報)